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点击次数:4913  发布时间:2009-9-4 15:27:05

 

学 校 简 介

广东海洋大学坐落在南国滨海城市--湛江市景色秀丽的湖光岩风景区,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197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湛江水产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培养资格,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4年取得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我校被列入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公示名单。

学校现拥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和寸金校区,总占地面积4911亩,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拥有各种类型实验室(中心)66个,其中经国家资质认定的计量认证机构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先进,价值1.9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76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156万册)。建有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训练场地和学生公寓等。

学校现设有19个二级学院和21个科研机构。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8大门类,有60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点,1个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有2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名牌专业,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8336人(不含独立学院学生),硕士研究生(论坛) 503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53人,其中高级职称者481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人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者1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67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教师人数的64%。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5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9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者共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进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有双聘院士1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共75人。

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2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3项,省部级项目224项,科研总经费1.43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80项,其中省部级17项,“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则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注重并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30余所有关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为了鼓励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经研究决定,拨专款给予支持,具体举措如下:

1、2010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都免交学费,并一次性奖励1200元。

2、2010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每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为4800元/年,分月发放。

3、录取为公费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考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生活补助费按12个月发放。

4、学校还设多项奖学金、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及国家助学贷款,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奖贷学金项目包括:

① 南粤优秀研究生、学校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论文奖等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

② 国家助学贷款:我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③ 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如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我校将积极协助考生向符合分数条件的地区推荐调剂。

欢迎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我校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报 考 须 知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0年共有14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1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 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各学科实际招生数将视生源和学科情况做适当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

我校接收获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读(优先录取为国家计划内),有意者请及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二、招生类别、学费及资助办法

学术型各专业招生人数均含国家计划(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外(委培、自筹)两种。在职人员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律录取为委培。国家计划内研究生不交学费,计划外(委培、自筹)研究生学费为4000元/年。计划内考生有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考生在学期间有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全年发放12个月的生活补助。专业学位类型研究生一律录取为自筹或委培,不发放生活补助。计划内的名额以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按比例分派到各专业点,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各专业报考及上线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1、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对毕业时未获毕业及学位资格者,不予录取);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生毕业后工作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止,下同),且已取得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4门主干课程成绩(可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包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选报与本人毕业专业相同的学科、专业。同等学历考生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课程。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5、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事项

1、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交费和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密切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报名信息。

2、资格审查:考生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是以假学历以及其它不真实材料报考,或报名单位与调档单位不一致的考生,一律取消其报考或录取资格。

3、考试时间、地点:时间以教育部的通知为准,考生的具体考试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五、我校招生最新信息将及时在我校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

六、有关政策

我校设立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设立“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适当帮助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

专业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政治与行政学院,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有: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及其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等。2、区域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区域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农业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研究。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大文明”之辩证关系及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政治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过程信息化的学科。本学科面向海洋装备、水产品加工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等领域,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科研服务。本专业下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水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机械加工制造及新产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

2、现代生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

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设备和热带农业装备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实现水产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主要从事光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本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和研究员8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兼职导师4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市级项目等10余项。拥有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超千万元。为本学科培养研究生构筑了良好的基地,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应用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本学科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部省级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专业的特色是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的生物化学、营养学、功能食品学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加工适性;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食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食品产品废弃物转化成新能源及可降解的新材料等。旨在为农产品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学科有较强的学术队伍,具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构仪等高精尖科研设备。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6年起具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9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2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6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水产食品化学特性、化学构成及功能、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现代生化、基因工程、诱导结晶等先进技术,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五、食品科学(农学)(097201)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3年起具有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授7人,博士6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3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5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的特色是研究食品在贮藏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农、海产品的安生性及保障体系;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等。旨在为农、海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食品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六、作物遗传育种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物能源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生物能源、热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优势明显。设“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育种”、“生物能源”和“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9名,博士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

七、植物病理学(0904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植物病理学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病的原因、病原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近年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更新和学科间交叉,植物病理学已发展到现代植物病理学,先后产生了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病害防治学等分支学科。

学科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5项,在研的省、部级课题近15项。拥有5个研究生导师科研实验室,配有大量常规教学设备和数台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学科主要在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广东海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研究方向,即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其特色在于以南亚热带动物遗传资源为研究对象,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难点问题。其培养目标在于掌握动物遗传资保存、研究、利用及育种理论与方法,动物生殖调控研究与应用,以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并在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上开展较为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学位者7名。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五个实验分室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承担国家、省、市级及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并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九、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硕士2人。拥有各类相关研究实验室和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拥有两个校内研究基地及8个校外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历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100%。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形成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高效无公害饲料和动物营养与免疫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开展动物营养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社会服务能力强。

十、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海洋生物学学科点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海洋水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设有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依托广东水省现代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7名,其中有博士12名,还有3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及广东省基金等重点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十一、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名牌专业,于199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水生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已形成了鲜明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特色,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设有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生态学等研究方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0名,其中有博士15名,还有4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点依托广东水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有设备较为先进的繁殖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营养与病害、水产增养殖学等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十二、渔业资源(0908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渔业资源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结合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地理条件与南海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特点而建立的硕士培养点。本学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研究员7名,副教授3名,其中有2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在热带、亚热带渔业资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下设二个研究方向:(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2)渔业生态环境方向。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

十三、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培养的订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农业经济(海洋)管理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依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形成了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济与贸易、人口资源与环境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四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海洋与渔业局等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十四、行政管理(1204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行政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广东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本专业强调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色,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研究生导师14人,其他任课教师12人,近几年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校图书馆拥有藏书180多万册,其中管理类图书近7万册;建成了湛江海关、湛江市商品检验检疫局和湛江港务集团等实践基地;这些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十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1、(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2、(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3、(470108)渔业领域

4、(470101)作物领域

5、(470105)养殖领域

 


—— 信息源自:腾讯教育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