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特编写本宣传教育提纲。
一、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8.4%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这一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决定了加强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边防巩固的一项重大任务。
2、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关系,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江泽民同志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平等是基础,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新形势下,国内民族问题极易引发国际关注和干预,国际敏感热点民族问题极易引起国内反响和回应。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完全平等,但历史上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所遗留的一些影响并没有彻底清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不少具体权益方面,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磨擦;各民族相互关爱、情同手足,共同性不断增多,但由于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互了解不够,加上地区、城乡、民族之间人员流动加快,误会、纠纷不时出现;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但由于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政策片面偏颇等原因,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互相呼应,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和2009年发生的乌鲁木齐“7.5”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