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留守孩,家庭教育真空谁来填补?

--------------------------------------------------------------------------------
点击次数:4515  发布时间:2009-9-1 17:17:49

 

    “她的崽女在外面做的做生意,打的打工,留下4个孩子交给她带,怎么能不累病?”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刘华云,几位邻居无奈地叹息。
  刘华云老人是新化县石冲口镇东溪村人,今年79岁高龄了,眼花了、腰驼了、手脚也不麻利了,但每天还要生火做饭洗衣服,照顾4个孙儿女的饮食起居。在我市农村,随着富余劳动力人数逐渐上升,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加。除了少数人的孩子已经转学到经商或打工所在城市就读外,大多数人仍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给长辈、亲朋或老师照管,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孩”。他们的成长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关注。

“留守孩”教育状况令人堪忧

  一提起“留守孩”的教育,新化县炉观中学李瑞球老师就感到揪心。李老师曾带过一个班,有50名学生,其中16名学生的父母在家,其他34中学生家长长年在外打工。

  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应有的家庭关爱和教育,身心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半数以上“留守孩”普遍存在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性格孤僻、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合作意识差、不讲文明礼貌、上进心差、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等问题。涟源市斗笠山镇一位姓肖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在外面打拼,票子没少赚,但落下了一块心病——原本学习名列前茅的女儿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成绩一落千丈。娄底市青少年心理教育学校有关专家也指出,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危险年龄段”。“留守孩”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在能力、品质和个性上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成一片空地,爷爷奶奶年龄大,行动不便管不了,加上偏爱的缘故,留守孩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各种不良行为自由泛滥,他们大都认为读书无用,厌学甚至逃学;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摆阔气;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时间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还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干违法乱纪之事,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据城区一派出所民警透露,前不久,他们破获一起盗窃案,抓获的6名涉案人员都是十四五岁的“留守孩”。有一名男生晚上租用摩托车搭两名女生到40里外的乡镇玩,被老师发现,老师把这一情况告诉远在广东的家长,这名学生到社会上找来十几个哥儿们,将老师暴打成伤。还有一名女生才满14岁,家里没有亲人,买不淫秽影碟躲在家里看了两天两夜,后来邀请男同学来家看,结果早恋怀了孕。看来,“留守孩”"的教育问题还真不少。

“留守孩”变坏谁之过?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习惯性地把皮球踢给学校,认为学校管教不严,校风不正。而校方也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们做家长的只顾赚钱,却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双方的话似乎听起来都有理,但细细一想,又不尽全对。那么“留守孩”变坏,到底是谁之过呢?

  娄底市青少年心理教育学校的领导认为,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无奈、社会监管不力是导致“留守孩”的根本原因。“留守孩”失去向父母撒娇的机会,造成心情压抑,沉默孤僻,出现自卑、社交退缩等毛病。在农村,年迈的祖辈们既没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不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学校,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的成绩落后,同学歧视,缺乏教师关爱,这使他们更加自卑,将精力转移到另外一些事情上:打架、闹事、迷恋虚拟世界等。“留守孩子”在校外的行为管理却是一块“真空”,代养人和学校都难以控制。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吸引着这些未成年的孩子,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唆使他们违法乱纪。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这群孩子的行为出格。

家庭教育真空谁来填

  “爸爸妈妈,我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您的爱与呵护。”这是一名年仅8岁的“留守孩”小瑛子写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

  许多的父母都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够了,往往忽视了亲情的关爱。殊不知,亲情关爱是解决“留孩守子”问题的关键。 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要尽量把孩子带到身边就读,迫不得以把孩子留在老家的父母也要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亲情环境,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针对留守孩面临的学习缺“教”、生活缺“助”、亲情缺“慰”、心理缺“疏”、安全缺“护”等“亲情饥渴”问题,各政府部门要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鼓励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携带子女进城,以便从源头解决“留守孩子”问题。各地教育部门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入学,不收借读费,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权利。

  学校要用爱心、耐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孩”失落空虚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人际和心理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学校是个大家庭,觉得自己在这个“家中”是受欢迎的。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千方百计地弥补留守孩子在家庭中缺失的东西,用心去爱他们,用情感去感化他们,激活留守孩子心灵的火花,帮他们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心,帮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设立“心灵信箱”和“亲情电话”,建立帮扶制度,做到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帮,病了有人照顾,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是医治留守孩子失落扭曲的心灵,获得成功快乐的心理体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学校要聘请心理老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他们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帮他们消除心中的困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对“留守孩”进行教育。聘请校外辅导员来校讲课,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爱国家、爱集体、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促使孩子养成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定期将孩子带出校园参加义务劳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激励孩子不断前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社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留守孩”定会茁壮成长!

 


—— 信息源自:娄底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