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大学的主人应为教师与学生

--------------------------------------------------------------------------------
点击次数:2668  发布时间:2009-9-1 15:35:14

 
大学作为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机构,作为研究高深学问、传道授业的场所,其倡导的理念和思想会成为现实当中的大学文化,通过大学人而彰显出来。雅斯贝尔斯有言:“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冯友兰在《论大学教育》中谈道:“一个真正的大学都是他自己的特点、特性。……由于一个大学所特有的特征,由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他的脸上就印上了一个商标、一个徽章,一看就知道他是那一个学校的毕业生……(若)所有的大学硬要用一个模型造出来,这就是不了解大学是一个自行继续的专家团体,有其传统习惯,日久而形成一种精神特点。”在笔者看来,冯友兰先生所指称的自行继续的专家团体,实质就是因大学文化而形成的共同体,其主体无外乎教师和学生两种基本类型。因此,可以说,大学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大学里唱响主旋律的是教师和学生,构成大学文化的骨干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也是教师和学生,除此之外别无他存。
 
大学教师作为大学比较稳定的校园生活主体,是大学中的主要力量。教师文化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共享观念,它弥散、融合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其观念内容跟其他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内容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一定形式或方式的物化载体,来表达和展示群体或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但教师文化作为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直接谋求成长和发展的方式和要求,它又必然承载着全体社会成员对教师的特殊价值期望和要求。
 
大学教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留给世人称道的是他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教学和创新的科研能力。在普通人的眼里,大学教师是社会革新、文化繁荣、科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者和代名词,与剽窃、抄袭、腐败无涉。教师对知识、真理的推崇,不仅构成了大学成员不断探索、获取新知识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使象牙塔作为城堡的隐喻具有了新的意蕴,即它的相对封闭和自我清高,隔绝了现实生活的鲜活和生气,但也为外界功利诱惑和强权的长驱直入设置了障碍,维护了知识的尊严和真理的崇高。尤其是这种精神在整个共同体的珍视与呵护下,逐渐地以制度化的形式缓慢地存续了下来,并哺育成为唯有大学所特有的组织性征。他们能看到同时代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具备成为社会进步的“灯塔”和“社会变革的代理人”的德性与胆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时刻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充分发挥其道德、知识和智慧上的优势。因此,对于大学教师来讲,他们除了知识的占有外,还是一个国家、社会甚至人类的真理、正义、良知的担当者。他们身居象牙塔内,而心却系黎民苍生,以社会主人的身份,探索社会前进的方向,这就如象牙塔上的“明珠”为社会大船的前行引航指路那样,而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传道授业、教人向善的职责,另一方面,因“社会的良心”而具有“社会思想者”的特质,从而起着指引社会前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角色。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学教师在大众眼里是“公人”(Public man),有着符号的功能和力量。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大多数,是校园生活的流动主角。他们一方面表现为与成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价值观念,反映出其独立自主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及知识学人和社会公众的影响,具有了成人的思想和观念,也具有大学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同时,由于时代、学校、区域等的作用,会促成大学生共同行为、活动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就存在着群体本身所特有的符号系统,从而成为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大学的文化追求,当然,这些不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或有意安排,而是通过日常的相互交往而表现出来的。
 
同时,由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和经历的不同,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并且每种样式的文化只是从学生生活的某个方面或片段表现出来,通过集体的融合和传递。我们看到,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青年大学生始终是社会力量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能够自觉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事业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同时他们也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参与国家社会生活的活动中所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们积极拥护和追随社会改革,希望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并愿意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有面向世界的眼界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富有强烈的思想批判性、多样性、跳跃性。同时,他们也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受到来自大学之外的影响。
 
近些年来,衙门化气息在大学里蔓延,科层制、级别制已经渗透到大学的各个角落,不少人可以“学而优则仕”,更可以“仕而优则学”,一时间,众多校长、处长、科长、科员成了校园里的主角,在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舞台上如“小丑”般尽情表演,而教师和学生却默默地为社会作着奉献,为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似乎成了校园里的配角和客体。这种颠倒逻辑的运行,只能把中国高等教育带入低谷。我们呼吁,还原大学本来的面貌,让校园里“最可爱的人”——教师和学生,成为大学主体,成为大学真正的主人。
 


—— 信息源自:科学时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