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有职业尊严班主任才有“批评权”

--------------------------------------------------------------------------------
点击次数:2365  发布时间:2009-8-28 13:11:45

 

 现在许多教师为何不批评学生了呢?原因不在于教育部门有没有授权--因为批评原本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天然权利,而在于教师职业尊严的失落。

 8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为此,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教育显然是应该包含批评的,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才的培育,对于价值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他们好的表现给予褒扬,差的表现提出批评。

  但是,现在许多教师为何不批评学生了呢?笔者认为,原因不在于教育部门有没有授权——因为批评原本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天然权利”,而在于教师职业尊严的失落。一般来说,批评别人的人,都是被尊敬的,他们的教育权和批评权应以别人的尊敬为前提,否则谁会买账?现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没有老师的位置,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意,老师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动力。

  教师本应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的地位却呈现下滑的趋势。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有太多的职业比教师看起来更光鲜、实惠;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教师的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况且每当师生之间发生纠纷,教师总会被置于舆论的烤架。此时,无论是在社会评价中,还是老师自身的感受中,教师尊严都在流失。因此,要想让教师敢于批评,就应该完善教师的保障,让教师获得教育者应有的尊严。

  当然,教师的尊严不仅要靠待遇的获得和提高,还有师德的坚守,也就是说,让教师职业失去尊严的,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比如现在某些老师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犯学生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教育中不能缺少批评,但要让教师重拾批评的热情,并非只规定一下就可以,教育部门要从待遇完善和师德建设两方面去提高教师的尊严,只有这样,教师才敢批评、会批评。

 


—— 信息源自:大众网-齐鲁晚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