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把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作为深化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南京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把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先导,通过深度访谈知名学者、开辟“师生谏言通道”、打造思想讨论阵地,实地走访院系等形式,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讨论,深刻分析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为顺应新形势下国家对于研究型大学的新要求,南京大学进一步明确了“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理清了“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位,为加快推进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举措,围绕“适宜学生发展的,才是值得大学追求的”这一宗旨,重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探索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多元人才培养新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包含“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培养阶段,以及“学术专业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个性化发展路径,强调在培养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力和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更强的思考能力和竞争能力,具备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在本科前两年进行不分专业的大类培养,后两年则由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专业兴趣自主选择专业;二是开放各专业所有课程资源,为学生在本专业之外自主选修课程提供完整菜单;三是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使学生在多元培养阶段获得更大的空间和自由,以选择不同的个性化发展路径;四是注重立德树人,从一年级起即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涯规划引导,在高年级丰富就业创业训练活动,完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
三、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革新
南京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着力推进教学方法革新,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校大力推动以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投身本科一线教学,先后推出了由知名教授领衔主讲的100余门新生研讨课程和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将学校的科研优势真正转化为教学优势。新生研讨课程体现小班教学的特点,重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合作性的环境中边探索边学习,引导新生较快进入大学学习氛围。通识教育课程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融合多元文化背景和不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
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南京大学构建了以本科生个性化成长保障机制、教学动力机制和教学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为主体内容的长效机制体系。一是建立本科生个性化成长保障机制,成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编写全新的《本科新生学习指导手册》,制定“学生评教、同行专家评议、学校和院(系)评审”的“三元评教制度”,搭建“院系教学考核、教师教学考核、学生培养效果考核”的“三层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健全教学动力机制,颁布《南京大学青年教师本科教学培训条例》,加大教学考评结果在职称晋升和分级中的参考值,增加教学委员会在人事考核中的决定权,适当设置以教学为主的教授岗位,实施教学奖励制度。三是完善教学管理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实施学分制收费制度,建立人才培养分流机制和本科生学习引导机制,提供高效的教学改革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