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名师指导:透视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新动向

--------------------------------------------------------------------------------
点击次数:3518  发布时间:2009-8-22 12:54:00

   2000年之后,考研阅读对考生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备考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考生应该注意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这样的能力。过去经常强调阅读的关键是单词量的一再扩大,使得广大考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对单词的记忆上,忽视了实际的应用能力;现在新大纲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不仅要把单词记忆准确、句子运用熟练,更要从篇章的层面上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下面对文章基本框架作介绍,在是阅读训练中不断调整思路,有效把握篇章主旨和逻辑:

  (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通常是叙述性说明文。文章往往是先提出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然后对此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或陈述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类文章的结构可能多种多样,关键是考生要善于识别“问题的提出——可能性的分析——解决办法”这些基本的步骤,就能把握文章的主线,做出合理恰当的排列。

  (二)介绍现象+列举细节/分析成因+得出结论

  这一类文章是阅读考试时经常碰到的。往往先向读者介绍某种现象或状况:可能是社会现象或状况,也可能是自然现象,列举的部分经常用一些细节的呈现或几种观点的讨论来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即现象的成因。在阅读这类文章时,首先要确定讨论的现象或状况,然后梳理清楚作者所列举的若干原因。考生可以利用各段中出现的信号词(如:First/Second/Third/Finally/)把握段落的先后次序;再者因为列举总是逐项或分层次进行的,只要清楚有哪几个层次,在心里给它们标个序号,头绪繁多的内容自然会变得井然有序。

  (三)两个事物+对比比较+分析总结

  文章首先向读者介绍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通过对比或比较的方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这种文章一般有两种写作方式:一种是分开比较,即先论述A事物或事物的A方面,再论述B事物或事物的B方面,为“A+B”模式;另一种为交替比较,即对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逐项比较,为“A/B+A/B”模式。在给这类文章排序时要注意:文章在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哪些是不同点,哪些是相同点。

 

  这类文章在阅读考试中出现频率很高,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作者通常在文章开始介绍当前流行的一种观点,然后表示同意、异议或直接表明不同的观点。最后,用事实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指出流行观点的错误所在或通过议论驳斥流行观点,支持自己的论点。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两个what一个how”。即是:文章的话题是什么(what is the topic)?作者的观点是什么(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how the support his/her opinion)?

  3、为更好了解篇章思路,我们把考研英语文章可能出现的逻辑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希望能对备考此类考题的你会有所帮助:

  ☆首尾呼应法:文章结尾部分(或段落结尾部分)响应开首所写的内容,令文章的结构更完整、更紧密,借助这样的篇章结构特点解题,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法。

  ☆同义再现法:某一词或词组以同义词或同义词组的形式重新出现在文章中,使文章得到衔接,利用这样的衔接手段解题,我们称之为同义再现法。

  ☆近义释义法:上下文之间出现近义词或词组,用于进一步解释说明前文提到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清楚明了,借助这样的行文特点解题,我们称之为近义释义法。

  ☆比较对照法: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指出其相同点(比较)和不同点(对照),利用这样的写作方法解题,我们称之为比较对照法。

  ☆因果关系法:事物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的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包括“由果推因”(由结果去推测原因)和“由因推果”(由原因去推测结果)两种情况。因果关系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逻辑,因而在文章中随处可见,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英文写作特点来解题,称为因果关系法。

  ☆目的关系法:事实行为往往出于某种目的、初衷或动机,而表达事实行为的语言信息和描述目的、初衷或动机的语言信息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借助这样的关联性解题,我们称之为目的关系法。

  ☆手段关系法:某种事实结果、效果或理想等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实施或达到,而表述事实结果、效果或理想与手段关系的语言材料必然相互依存,密切关联。借助这样的依存关系解题,我们称之手段关系法。

  ☆信息连贯法:为了有效地表达同一中心思想,语言部分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往往存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照应、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使行文在逻辑意义上下连贯、协调、一致、完整。借助这样的关系解题,我们称之为信息连贯法。

  ☆总分关系法:英语文章常采用总分对照结构,这种结构是由总述部分和分述部分构成,总述是对分述的概括和总结,分述是对总述的展开和细述,这两部分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支持的对照关系。所以,总述部分一般用来表明主线,分述部分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进一步阐述。了解了这一特点后,就可以采用总分关系法来解题。

 

 


—— 信息源自:北文考研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