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录取强制消费背后之隐痛

--------------------------------------------------------------------------------
点击次数:4265  发布时间:2009-8-20 12:00:35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多位今年考上该市高校的大学新生向本报记者反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收到了附赠的一张手机卡和一张银行卡。高校方面告知学生,学校将通过该手机卡发送相关入学信息,在校期间奖学金发放、办理助学贷款等都将通过附赠的银行卡进行结算。不少大学新生和家长认为高校此举涉嫌强制消费。

  甚为普遍,准大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附赠”的电信卡、移动卡、联通卡以及银行卡的 “强制消费”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尽管借口赠卡是为新生推出的人性化服务,为新生服务,其实质就是“压榨”新生,强制消费。用电话卡来“卡” 住新生的相关入学信息以及奖学金发放、办理助学贷款,强制性消费嘴脸显而易见。

  究其原因,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象牙塔,理所当然应该是学习的圣地,恰恰相反成为诸多商家的兵家必争之地。导致“如此市场”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和相关商业公司之间建立的利益关系。电信移动等手机花费市场在高校占据市场广阔,双方的利益关系异常紧张,新生市场首当其冲的成为被推销对象;高校变相出卖了大学新生个人信息,涉嫌侵犯隐私权,而且指令性或排他性的消费选择更是侵犯了大学新生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故此,追本溯源,高校方面是“强制消费”的幕后黑手。

  “被消费”的新生成为高校强制消费受害者,实在有苦难言。经济学角度上,尽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消费历来都是强调选择性,强调“你买我卖”的公平交易。选择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有权利维护自身利益,新生完全有权利抵抗“如此推销”,自由消费。

  为此,针对高校范围内垄断市场现象,考虑大多数新生利益,涉嫌强制消费之举实在不可行,尽管不能一棒子打死其积极作用。为了高校消费市场的正常化活跃,为了使新生能真正决定自己消费权利,为了维护新生隐私和自由消费权,高校应在其中宏观管理,相关部门监督商业性在新生录取以及其他地方的“渗透”。

  实际上,只有高校管理、商家公司道德以及学生维权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摒除“强制消费”的弊病,真正祛除毒瘤,实现高校市场的公正运行。如此才能将隐痛转化为市场消费的动力,繁荣市场。健康运行,建设和谐校园。

 


—— 信息源自:荆楚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