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时评:鲁迅作品是否应该撤出中学教材

--------------------------------------------------------------------------------
点击次数:2681  发布时间:2009-8-14 11:41:54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再次引起争议——人们发现《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纷纷不见,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
  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这是有关方面决定减少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这样的理由不禁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试问,如果一切都以孩子的喜好为依归,那还要教育干什么,连学校都应取消,让他们终日打游戏、上网、听流行歌曲,岂不更皆大欢喜?语文教材中选什么作品,主要应看其思想和文学价值,而不能一味迎合孩子们的口味。更何况,如果“生涩难懂”就应该删除,那么请问《诗经》好懂吗?《楚辞》、《离骚》好懂吗?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又如何呢?把这些一概删除,语文教材里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说鲁迅的作品与“时代发展有隔阂”,是决定将其部分作品删除的另一个原因,但这个理由无疑更令人费解。想我中华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与当今这个市场和消费主义时代完全水乳交融、毫无隔膜的时代又有几何?英国的学生都要学习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比之今日英国如何?德国学生都要学习歌德,歌德时代的德国比之今日德国如何?俄罗斯学生都要学习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时代的俄罗斯比之今日的俄罗斯又如何?

  鲁迅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具有超越时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在这次被删除的《药》中,鲁迅就对人们的麻木冷漠和看客心理做了一针见血的揭露。看客的特点在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尚未触及自己切身利益,便理所当然的认为与己无关,需要做的只是围观而已,然后还可以收获一些无聊至极供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鲁迅深刻地揭示说,“有看客就有变戏法的,有变戏法的就一定有看客。变戏法的获得的是利益,而看客获得的只是无聊,甚至连简单的快感也随着戏法的结束便荡然无存。”

  鲁迅对“看客”的揭露与批判在今天有没有过时呢?显然没有。试看今日社会大舞台,一会儿“听证”,一会儿“接轨”,一会儿又“攻坚”,真可谓好戏连连,而结局却不外乎价格涨了,福利没了,工作丢了。在这个过程中,固然有少数谔谔之士,但大多数人,无非只是看客而已。如今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除了制度建设尚未完善之外,难道就没有国民性的原因吗?只要中国人一天不能彻底洗刷掉国民性中的劣性因素,展现出自立、自为的精神面貌,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就一天也不会过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教材删除鲁迅作品,不过是一场数典忘祖的闹剧罢了。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诚哉此言,悲哉此言!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